行业新闻
半岛体育注册庄重阿弥陀佛(上)
在我国寺院中,通常在大雄宝殿有供奉三尊佛像,右边为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如来,中间为本师释迦牟尼佛,左边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亦称为无量光佛、无量寿佛,是佛教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也是我国最受普遍信仰的佛,据经典记载:过去久远以前,有一位法藏比丘,他出家后发无上的道心,在成佛以前发殊胜的四愿,建设成一个相当庄严殊胜的西方极乐世界,凡是称念信仰阿弥陀佛的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都会来接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的信仰,在我国相当早就盛行,所以在《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里面,经典都有详实记载着西方极乐世界是个没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极乐世界。
目前我国最早出现阿弥陀佛三尊像,是在兰州炳灵寺169窟里面,题记是五胡十六国时期西秦(420年)。
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大部分中国雕像都是佛像。隋朝(公元589-618年)的两代皇帝都是虔诚的佛半岛体育注册,据史料记载,他们曾创造和修复了许多佛像。这尊阿弥陀佛大理石像(又被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佛陀)就是其中的一件作品。根据莲花基座上的铭文可知,这尊大佛于开皇5年(公元585年)被供奉在河北省韩翠村的崇光寺。佛像的双手已经丢失,但是右手臂可以向上抬升,手掌向外做出保证的手势(佛语中的施无畏印,abhaya mudra)。左手位置较低,做出慷慨大方的手势(佛语中的与愿印,varada mudra)。阿弥陀佛大理石像外形非常坚固,佛衣有非常平整的褶皱,具备隋朝佛像的典型特征。
佛面相丰腴祥和,身穿袒右上衣及高腰长裙,于胸前束带作结垂下,外披垂领袈裟,衣纹似U型典雅流畅。佛身典雅厚实,跣足立于覆莲座上。表现出佛陀安详圆融的沉静威仪。
阿弥陀佛在说法,观音菩萨、势至菩萨端立两旁,上方有十如来、二十菩萨及比丘等合掌赞叹。下方莲池台上有九品莲花化生,吉祥鸟在和鸣。呈现出极乐世界之殊胜庄严无比。
这幅绢画是的科兹洛夫于1909年6月,在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黑水城,大肆盗掘时所获取的大量西夏时期珍贵文物中的一幅。此画是迄今为止描绘阿弥陀如来接引图中最独特、最生动的珍品,是独一无二的佳作。图中细腻地描绘了亡者化生童子,欲登莲台的瞬间。将亡者往生净土的场景形象地描绘出来。此图绘制严谨,画面所表达的内容与《观无量寿经》的叙述完全吻合。整幅画面色彩清新雅致,人物神态形象生动,构思独特,属西夏时期极其珍贵的佛门珍品。
此画采取斜向构图,画面内容十分丰富。以靛青为底,阿弥陀如来三圣足踏莲台,自画面右上角同乘白云而来,迎接亡者。图中阿弥陀佛三尊皆作金色,佛的双手分作与愿印和安慰印,内着绿色薄纱僧祗支,外罩红色袈裟。观音菩萨身着绿色袈裟,冠有立化佛;大势至菩萨则身穿红色袈裟,顶有宝瓶,二圣合捧莲台,迎接往生者。阿弥陀如来三尊容貌显西夏党项族人的五官特征。头皆略向下垂,双足一前一后,表示自西方净土前来接引众生的行走之状。佛顶之上,祥云天花飘动,增强了阿弥陀三尊来接引的动势。
阿弥陀佛自白毫放出一道白光,直照左下角枯树下双手合什的比丘,正在虔诚忆念阿弥陀如来,这位比丘当是亡者无疑。比丘头顶升起一缕白光,上现赤身,仅披天衣的化生童子,神情可爱而虔诚,来到金色莲台前,作欲登莲台状。观音菩萨、势至菩萨如慈母般手捧金色莲台,双膝微屈,躬身呵护,似在呼唤爱子归来,迎接化生童子。
此图将“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具体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巧妙地表现了亡者往生那一刹那的变化,生动逼真。
这幅绢画是的科兹洛夫于1909年6月,在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黑水城,大肆盗掘时所获取的大量西夏时期珍贵文物中的一幅。此画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了,但色彩依旧靓丽,属西夏时期非常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阿弥陀佛发髻高隆,面相圆润,法相慈悲庄严。双耳垂肩,佩戴耳珰,双目微垂,细眉长目,小嘴薄唇,唇上与下颏均有胡髭。身着红色袒胸佛衣,左手当胸结安慰印,右手下垂施与愿印,足踏双莲,乘红色祥云前来接引往生众生。图中阿弥陀佛头略下俯,双足一前一后,有行走之势。头顶由流云、宝华和垂珠组合而成的华盖,垂珠摇曳,将弥陀自西方净土来接引亡者的场景表现的一表无遗。
女供养人双手合什,头戴金花冠,身穿右衽交领窄袖红色长褙子,褙子上还绣有金色锦花图案。褙子自腋下开叉,露出褙子下的长襦。男供养人手持香炉,身着圆领窄袖长袍,束金蹀躞带。发式特殊,顶发剃去,留头颅四周头发,并将长发散披于耳旁。此发式正是典型的西夏秃顶髡发样式。二者皆颊丰腮鼓,下颏突出,鼻圆嘴小,充分展现了党项民族的面相特征半岛体育官网。这两位供养人的穿著装束,与汉人的打扮截然不同,一望即知他们应是西夏的贵族无疑。二人服饰华丽,神态恭敬,虽无题记说明,但从供养人的虔诚神态及主尊阿弥陀佛接引像即可知道,此画是为祈祷往生而供养绘制的。
西夏的历代皇帝都崇奉佛教,开国皇帝李元昊本人从小就了解佛教的基本理论,而且学会了吐蕃和汉族的语言文字。在他们的提倡与扶持之下,西夏国的佛教出现了兴盛景况。这在黑水城遗迹的建筑布局和出土文物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城内塔寺林立,实属罕见。从俄藏黑水城文献看,绝大部分是佛教文献。在文物中既有佛像、菩萨像、本尊像,也有神和空行母像和造像等。
从总的方面来看,西夏的佛教是从周边国家相继传入的,他们主要吸收的是中原地区汉民族的佛教,在将外国的佛经翻译为西夏文的时候,又得到了回鹘僧人的帮助和支持。
在西夏国发展的中后期,西夏的佛教界对吐蕃佛教也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使藏传佛教在西夏国中得到了迅速传播,形成了西夏佛教多来源、多层次的繁荣景象。
这幅阿弥陀佛圣众来迎图很精美庄严。阿弥陀佛相好庄严,结跏趺坐于中央位置,手作上品下生的接引手印。前方观世音菩萨跪坐在莲台上,手中捧一朵莲台,大势至菩萨合掌。诸菩萨众围绕在旁,有的在弹奏乐器,有的手持鲜花,一起乘着祥云,从虚空中来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佛。这样的绢画在我国唐、宋相当盛行,并传到韩国、日本,所以韩、日保存有相当多的此类绢画。阿弥陀佛圣众来迎图可以让大众在持名念佛中亦能观像契入实相,足见古代高僧大德的善巧智慧,他们用优美的形象,让人们观像会心,乃至直观如来藏,往生净土。就这样善巧弘扬了净土法门。
这是一尊北魏时期的如来三尊石碑,主尊阿弥陀如来法相慈悲庄严,头顶涡纹发髻高隆。左手施与愿印,右手结无畏印,赤足立于莲花法座之上。左右二侧各有一菩萨侍立。三尊头像背光中央均为莲叶,面相也基本相似,均为方形,面容清秀、体态端庄。面露微笑,俯首下视,神情祥和亲切。 上方众多飞天各持乐器,飘逸轻柔,凌空飞舞。
此像是麦积山塑像中的精品;正壁主尊阿弥陀如来头顶涡纹发髻高隆,容貌端庄润秀,肌肤细腻,蛾眉风眼,双耳垂肩,鼻高梁直,薄唇小口,眉目清秀。风眼下视,嘴含笑意,神态慈悲安详,穿双领下垂汉式袈裟,衣饰厚重,衣纹清晰,层层叠叠,自然流畅。左手结与愿印,右手施无畏印,呈自在姿安住于法座之上。
此造像清俊潇洒的风格,雍容大度的形象,儒雅从容的姿态和隽永含蓄的微笑构成了西魏造像中最完美的佛的形象。尤其那典雅圣洁的微笑,安详又神秘,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堪称古代泥塑艺术之典范。
这是一尊西魏时期的四方形微型佛龛,四面均浮雕有佛像,正面前后为阿弥陀如来三尊像,二侧浮雕有小型佛像。主尊阿弥陀如来面相慈悲庄严,左手施与愿印,右手结无畏印,赤足立于莲花法座之上。法座莲花叶瓣肥大圆润,阿弥陀如来上方刻有华盖,二侧垂有吉祥蔓枝装饰物。观世音菩萨和势至菩萨侍立左右二侧,形成西方三圣接引图。
这是一组来自中国河北著名的赵州桥附近出土的隋代金铜佛群像,此群像为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范氏造像。是由一佛、二菩萨、二声闻、二缘觉、二力士一铺九尊构成。此像于十九世纪后期在河北赵州桥附近出土后,曾被当时的两江总督端方收藏,端方为清末官吏,满洲正白旗人,文物收藏家,1911年端方被起义新军杀死。端方死后,此件曾流落日本,1922年即入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但博山香炉,蹲狮、力士等分铸井靠插榫连接的构件则是25年后(1947年)才最终补成完壁。
此件虽鎏金多有脱落,但整体保存完好,顶部采用了楼空双菩提树的形式。一组组图案化的菩提树叶依次迭起,二侧枝叶之间各嵌有三尊莲花化生童子,底瑞又垂下缨珞束带。主尊阿弥陀佛头光由桃形火焰形项光镂空与浮雕莲叶组成。阿弥陀佛面相慈悲圆润,双耳垂肩,面带微笑,双目微垂俯视娑婆芸芸众生。身着袒胸露右肩袈裟,左手施与愿印,右手上举施无畏印,安住于莲花须弥宝座之上。佛像雕刻的极其朴实简洁,但身后的头光及须弥座却繁富华丽,特别是头光犹如跳动不已的火焰,与佛像笑意吟吟的慈悲安详神态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无不衬托出阿弥陀佛藉其深湛智慧所获得的超凡的心灵宁静。
宽大的双层台座前,观音菩萨与势至菩萨头戴高冠,火焰头光位于宝冠后方前倾。宝缯、披帛、璎珞饰品庄严全身。观音菩萨右手持净瓶立于阿弥陀佛左侧前方。势至菩萨双手当胸合掌立于阿弥陀佛右侧。正面看去正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势至菩萨形成的西方三圣接引图的经典造型。
在二大菩萨的身后,阿弥陀佛二侧各有二尊形态稍小的声闻圆觉立像,台前又有一对力士和双狮。正中有博山香炉供养。此像人物众多,神态各异,装饰华丽,造型协调准确,布局完美,主次分明,质感强烈。如此大型精美复杂的金铜群雕像,工艺水平之高超是十分少见的。这铺充满建筑感的造像挺拔秀逸的造型,尤其是两株菩提树树冠轮廓构成的极具升腾感的弧形,令人叹为观止。
主尊阿弥陀如来发髻高隆,呈磨光肉髻。五官端庄,法相慈悲庄严。身着通肩式袈裟,双手当胸结说法印,双足结跏趺座安住于莲花月轮之上。衣衫轻柔贴体,通身饰有U形衣纹,尚有犍陀罗造像风格痕迹。
在阿弥陀如来左侧侍立“西方三圣”之一的观世音菩萨,头戴宝冠,顶有清晰的化佛。阿弥陀如来右侧侍立着“西方三圣”之一的势至菩萨,头戴宝冠,顶有净瓶。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及势至菩萨形成我们熟悉的“西方三圣”。“西方三圣”的头光均由跳动的火焰形成的圆环组成。在阿弥陀如来与二大菩萨的间隙处,露出二尊面向阿弥陀如来,双手合掌的比丘上半身。
整体造像制作精湛,人物形象清晰生动,是法隆寺所存锤鍱作品中最为精美的一尊。此造像表面尚残留有类似镀金的痕迹。
五劫思维阿弥陀如来坐像指阿弥陀佛五劫期间思惟。即阿弥陀佛在因位为法藏比丘时,于发四十八愿前,曾有五劫期间之思惟。又五劫思惟之阿弥陀佛像,称为五劫思惟弥陀。其中,日本奈良东大寺所藏者传系善导大师所作,其像趺坐莲花座,二手合掌,目半合,作沉思之状,头发呈圆网形。《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七下)载:“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超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这尊供奉在东大寺劝进所阿弥陀堂里的“五劫思维阿弥陀佛”,头的螺髻(佛陀的三十二相之一)是呈圆网状形。虽然是表现法藏比丘五劫长时间的艰苦冥想的形象,但我们看到法藏比丘的脸形是方圆饱满的娃娃脸,略露笑意,还带有一些幽默感的样子。这尊“五劫思维阿弥陀佛”是日本表现五劫思维如来主题的代表作品。十分珍贵稀有。1686年公庆上人修建了东大寺劝进所,劝进所内同时建立了阿弥陀堂,五劫思维阿弥陀如来坐像即供奉在劝进所阿弥陀堂内。
“一劫”是古代印度的长时间的单位,100年一次从天上有天女下来用羽衣抚摸一次10公里的四方的岩山。每一百年重复一次直至将岩山磨损掉的时间为一劫。